今年十一長假期間,武漢高速閘口通行車輛達到995.81萬臺次,再創新高,交通線網的發達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活力。10月14日,記者從武漢市交通運輸局了解到,這五年武漢綜合立體交通網里程達到1.85萬公里,武漢正奮力推動交通區位優勢轉化,加快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地處長江黃金水道中游,是國家立體綜合交通網六條主軸線的中心交點,也是全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重要樞紐節點。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期間,武漢市高速公路網密度達到11.4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國第4。長江航道“645工程”武漢段完工,萬噸級船舶可常年通達武漢;漢江航道提升工程加速,實現千噸級船舶全天候通行。同時,武漢天河、花湖航空客貨運“雙樞紐”格局加快形成,中歐班列華中區域集結中心獲批。
得益于覆蓋空、鐵、水、陸的立體交通網絡的持續完善,武漢人流、物流加速匯聚、高效流轉。
國際運輸方面,120余條國際運輸通道支撐外貿穩定增長。天河、花湖機場國際及地區航線65條,年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分別是2020年的5.4倍、6.3倍;中歐班列國際線路58條,連續兩年開行千列以上,是2020年的2倍,新能源車、光伏、鋰電池等武漢制造“新三樣”搭乘中歐班列直達歐亞;近洋直航航線5條,紡織服裝、機械設備等通過集裝箱班輪出海。
從城市運輸看,過去一年中,平均每天700萬人次城市客運,每天運送超210萬噸貨物、攬收730萬件快遞。從物流成本看,2024年武漢市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占比率12.2%,較“十三五”末降低1個百分點,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約2個百分點。
“十四五”時期,武漢交通經濟增長明顯。數據顯示,2024年,武漢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達1154.7億元,社會物流總額達5.1萬億元,較2020年分別增長56.9%、39.1%。5年間,交通固定資產累計投資同比增長40%以上,新增A級物流企業285家,總量達457家,位居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