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沃倫·巴菲特曾經說過一句話,在資本市場上廣為人知:“投資的第一原則是永遠不要虧錢,第二原則是記住第一原則。”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這句話,而且這句話聽起來也真的非常有道理。畢竟嘛,投資就是為了賺錢,當然是不要虧錢最好了。
但是,到底什么是巴菲特所說的“永遠不要虧錢”?我相信,對于這句話,99%的投資者都理解錯了。
首先,我們得理解,究竟什么是“錢”。有人說這還不簡單,人民幣就是錢,股票的市值、基金的凈值就是錢,打開賬戶就能看到嘛,這還用問!
且慢,如果答案真是這么簡單,那么投資怎么可能做到“不虧錢”?只要買入一支股票、買入一個基金,它們的市值和凈值就會波動,一旦向下波動就會虧錢。
如果我們說“市值就是錢”,那么抱歉,天下沒有一個人可以做到“投資永遠不虧錢”。敢說“我買入以后,股票只漲不跌”的,除了騙子,就只有上帝:反正人是肯定做不到。
不要說我們做不到,連說出“投資的第一原則是永遠不要虧錢,第二原則是記住第一原則”的股神巴菲特,也絕對做不到。
別的不說,就說上世紀的1974年,當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價格,就暴跌了48.7%,而當年包含股息的標普500指數,也僅僅下跌了26.4%而已。
要說不虧錢就是股票不跌,那么巴菲特這一年幾乎腰斬的股票,可以說不光是虧錢,甚至是虧了個“超級大錢”。
其實,巴菲特所說的“永遠別虧錢”,這里面的“錢”字,說的是真正的內含價值。也就是說,在任何一個交易里,別損害投資的內含價值:他說的并不是“別承擔市值和凈值波動的風險”。
比如,如果我們以100倍市盈率買入了一個前景一般的股票,那么我們在做交易的一瞬間,我們就虧錢了。哪怕這個股票明天漲了20%,我們在交易時虧錢的事實,也根本沒有改變。
反之,如果我們以合理、甚至低廉的價格,比如7倍PE,買入了一個質地不錯的上市公司,那么這筆交易就沒有虧錢。即使明天股票價格下跌了30%,我們也沒有虧錢。
搞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能理解股神所說的這句話了。他的意思其實是:“投資的第一原則是永遠不要折損價值,第二原則是記住第一原則。”
至于為什么這么簡單的一個道理,巴菲特非要用這么難理解的方式說出來,我想我們沒必要深究:畢竟他是一個投資家,不是一個天天調理文字的編輯。
就拿2025年新冒出來的名詞“老登股”來說,在科技股大牛市中,不少傳統行業的公司,雖然凈資產回報率穩健、派息慷慨,但是價格不漲反跌。于是,市場送了它們一個外號“老登股”。
“老登”這個詞,來自我國素來以語言藝術著稱的東北地區。
當“老登”被用來形容股票以后,“老登股”就用于形容一些行業傳統、股價體驗感不好的公司股票。
盡管不少“老登股”的估值不貴,行業地位穩健,企業利潤優秀,派息也慷慨,但是由于股價不漲、甚至還下跌,也就是沒給投資者“賺錢”,于是被人們所嫌棄。嫌棄之余,就丟給它們一個“老登股”的外號:讓我虧錢了,嘲笑嘲笑你還不應該的?
那么,“老登股”真的有那么差嗎?回到巴菲特所說的“永遠不要虧錢”,當我們買入這些股票、把現金換成“老登股”的時候,只要我們確定企業基本面強健、價格合理,那么在買入的一瞬間,投資者就已經賺錢了。
而如果在買入之后,價格的波動不理想,那其實根本不是虧錢,因為市值的變化完全不會對投資者所持有股票的基本面造成一絲一毫的干擾:股數還是那么多,利潤、凈資產、股息都還是那么多,價值還是那么多,甚至每發一次季度公告,還能增長一點兒。
所以,對于巴菲特所說的“投資永遠不要虧錢”,我們一定要做到正確理解,明白其中的“錢”指的是真實的內含價值,而不是價格的波動。如此,我們就能正確理解巴菲特所說的話,參透股神所傳授的投資妙義。
作者:陳嘉禾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資官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