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A股市場震蕩走高之際,市場風險情緒好轉,國債期貨各品種均有所回落。
6月30日,30年期國債期貨盤中大跌0.5%,自6月23日以來最大回撤幅度超過1%。不過,7月1日,30年期國債期貨價格有所反彈,一度漲超0.3%。
分析人士指出,近期期債市場回落主要是受資金面收斂、風險偏好回升以及債券供應放量等因素影響。進入7月份,在基本面偏弱和流動性偏寬松的情況下,債市或逐步走強。
債市進入震蕩市
今年以來,在貨幣政策節奏變化、市場流動性松緊轉換以及海外事件驅動等多因素作用下,債市告別單邊牛市,進入震蕩市。
今年6月下旬,隨著中東局勢降溫,市場避險情緒走弱,風險偏好再度回歸,股債蹺蹺板打壓債市,國債期貨各品種均有所回落。
30年期國債期貨自6月23日以來,最大回撤幅度超過1%,10年期國債期貨回撤幅度接近0.3%,5年期國債期貨和2年期國債期貨也出現了不同程度回撤。
7月1日,在6月PMI數據公布后,30年期國債期貨、10年期國債期貨以及5年期國債期貨均有所反彈,而2年期國債期貨則繼續回撤。
對于今年6月以來的債市,西部證券認為,大行持續買短債,央行買斷式逆回購有力呵護,疊加基本面數據表現偏弱、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債市利好因素累積增多,收益率基本處于下行通道,但止盈情緒升溫制約債市進一步上漲空間,市場博弈利差挖掘行情。
與此同時,地方債供給放量,也對流動性形成邊際擠壓。據西部證券統計,截至6月27日,6月利率債凈融資額為17070億元,較5月小幅減少878億元,較2024年同期增加8612億元。地方政府債凈融資額環比增加,國債、政金債凈融資額環比有所減少。
浙商證券表示,權益市場創年內新高情緒高漲,疊加10年期、30年期國債收益率均來到前期阻力位置,止盈情緒有所升溫,或應進一步放大股債“蹺蹺板效應”,導致債市出現更大幅度調整,但最終結果卻是債市調整幅度較為有限。
浙商證券認為,本輪權益市場上漲的核心邏輯并未構成對債券市場的實質性利空,本輪調整反而確認了債市韌性,看好下一階段債市重回上漲行情。
資金利率或有所波動
央行持續加大流動性投放是當前債市持續保持平穩震蕩的關鍵支撐。面對6月同業存單集中到期和跨季資金需求上升的情況,央行兩次開展總計1.4萬億元的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有效填補了市場的流動性缺口。
對于7月份的債市,多家機構認為,債市走勢可能表現為震蕩偏多。西南證券認為,7月基本面可能不會成為債市走勢的重要干擾:一方面,市場目前對上半年經濟數據表現較好已有預期,屆時對上半年GDP數據的定價可能表現鈍化;另一方面,關稅對債市定價的影響已邊際遞減,同時房地產數據的持續性仍需等待進一步觀察才能形成共識。
西南證券進一步指出,7月債市邏輯或仍將圍繞資金價格、財政供給和機構需求等方向演繹,7月資金面在央行呵護態度下有望維持寬松,不過資金價格長期低于政策利率的局面或將難以維持,短端利率在央行重啟國債買入之前可能難有大幅突破。在“由短及長”的利率傳導機制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和30年期國債收益率繼續下行面臨的阻力位可能分別是1.6%和1.8%,臨近阻力位可能造成部分機構的“恐高”情況提升而做出止盈操作,在新一輪降息預期來臨之前,市場大概率將維持震蕩偏多走勢。
7月作為傳統的稅收“大月”,稅期走款或階段性抽緊流動性。中信證券表示,在存款降息的背景下,銀行被動負債的拓展空間本就受限,因此僅靠以銀行為代表的市場力量去應對財政沖擊可能會有較大的壓力,需要監管部門予以一定的支持,尤其是央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為銀行體系補充合理充裕的流動性,不排除通過重啟國債買賣來實現流動性投放。
考慮到貨幣政策中性偏寬松的基調,中信證券預計流動性不會大幅收緊,但在政府債繳款和稅期等時點,資金利率可能會有較大的波動。操作上可以采取長短端兼顧的啞鈴策略,適度博弈央行的寬松動作。